找到相关内容1013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岭东佛学院:学修一体化 学院生活丛林化

    服务众生。   2、其次,实际也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僧的僧格。也就是注重僧人的精神境界的熏习和养育。首先应该注重律仪教育即僧团的共同生活。共住就有事,有事就要互相会商,就要羯磨。戒的根本精神还是在和合...,就是要这种人才。历代高僧都是这种人才,不是那种小鼻子、小肚量的。再者佛教的僧人本质上是出世的,对于宗教性的坚持是他的本份。没有超越性的人格,没有超然物外世外的精神境界,披剃出家,所为何事?只有一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187940.html
  • 冯友兰:以哲学代宗教

    。在冯友兰看来,宗教代表了一种图画式的思想,不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。而以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为主流的中国哲学是一种超世间的哲学,既能满足人追求超道德价值的精神需要,又不会使人脱离现世生活,因而能在将来取代...就顺其自然,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。这就是‘夭寿不二,修身以俟之’。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,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。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,其实,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。”   寻找“以哲学代宗教...

    刘金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264496724.html
  • 洁如莲心服务社会: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

    。  佛教主张慈悲为怀、自贵其心,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,有著独特的作用:对个人可提升精神境界;对社会则有维护社会安定和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的作用。圣辉法师分析,现阶段我们的物质生产、科学技术水平都已经...

    大公报

    |圣辉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3/1956303431.html
  •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

    无我,提倡的是自我牺牲。而佛教提倡的佛菩萨的精神境界也是如此,释迦牟尼佛的“舍身饲虎”、“割肉贸鸽”等本生故事,正是这一“圣贤人格”的写照。但在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大力提倡为他人、为集体而自我牺牲时,... “文艺复兴”以来,世俗化运动将西方社会从以神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。同时兴起的自由主义理论,尊奉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,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就此成了西方文明的精神基础。但这种个人主义或许应该称为理性个人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教育|佛教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9/2018195589.html
  • 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初探

    精神境界。噶举派将思维活动的焦点置于对主体心灵的反省和升华上,成为一种重视对主体意识反观和整治的内向型思维方式。噶举派将其概括为:“若了心为空,勿杂入一异,恐将入断见,要住无分别”。噶举派强调使主体达到“明空无别”、“空智解脱合一”的精神境界,为此重视运用内向思维对主体内心进行观照、默究,并使之逐步完善,这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思维方式。  在显密分歧条件下形成的藏传佛教派别噶丹派。则运用融合思维解决了...

    江巴吉才、潘建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2741682.html
  • 在首届鸠摩罗什寺佛教文化周上的讲话

    堕落、精神颓废的世界,用以和谐社会、净化世道人心、提升人们生命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一剂灵丹妙药。  鸠摩罗什寺,作为在大师初至东土时驻锡多年的地方建造、并供奉大师舍利的祖庭,古往今来,一直在中国佛教寺院中有着崇高的地位。多来年,武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关心和支持祖庭的恢复和建设,给予极大的便利,目光远大,可钦可佩;许多佛门弟子和善良的人们,也闻鸠摩罗什大师之名而慷慨解囊,无私赞助和奉献,精神感人,...

    理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2942021.html
  • 赵州的茶(代序)

    。在赵州老人这里只是一杯茶。--生活与信仰,形而上的与形而下的,最超越的精神境界与最物化的日常生活,就这样水乳交融,一体无间。   这就是禅茶一味的真谛,是茶道的精神源头,是东方智慧奉献给人类文化的...在其后的发展中(千利休,宗旦之后)分门立派,枝叶流布。茶人们取法先祖,但逐渐失去了先祖光吞万象、随处作主的主人翁精神。茶道内涵似乎偏离了"纯禅"而有太多繁琐的礼仪、细则,虽然也能...

    明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3543347.html
  • 茶、禅、佛

    需心平气静,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,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、清净、安逸。品茶是参禅的前奏,参禅是品茶的目的,二位一体,水乳交融。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。茶事过程中,如碾茶时的轻拉慢推,煮茶时的"三...进入"茶禅一位"的境界。正所谓:"唯是平常心,方能得清静心境;唯是清净心境,方可自悟禅机"。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又诗云:“七碗爱至味,一壶得真趣。空持千百揭,不如吃茶去。”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5643825.html
  • 迷人的禅

    尘世的烦恼,从而生活得潇洒自在些,然后再进入超脱旷达的精神境界。 ...一千多年来的人生之路。 进入大彻大悟境界的禅师们,能够充分把握自己、肯定自我、热爱人生、注重创造。他们的灵魂自由、奔放、果决、豁达、充满自信。他们不再是晨钟暮鼓中身似枯木、心如古井的苦行僧,而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047796.html
  • 禅宗精神——禅宗思想的核心、本质及特点

    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,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,是一种摆脱烦恼、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。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、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:自然——内在&...现实感性生活是自性的外在作用和体现,人转化为佛是自性的发现,是由此而生的精神境界的显现。人的自性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,因为内在本性是清净、圆满、纯朴、觉悟的,是离开一切现象,有别于人的外部表现的。如何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3448999.html